方案描述
露天鐵礦GPS車輛智能調度系統進行指揮調度建設時間較早,采用數傳電臺進行通信,僅能傳輸語音和基本調度指令,無法支持復雜的數據傳輸。隨著采掘深度的增加,出現信號盲點。設備老齡化嚴重,故障率比較高,備件也已經停產,無法采購。系統缺少車輛防碰撞功能、油耗分析統計功能、司機違規操作統計等一些實際生產需要的功能,需補充完善。
系統方案
智能礦車調度系統,依據智能配礦以及管理子系統下發的生產計劃,本模塊主要利用計算機技術、無線網絡通訊技術、全球衛星定位(GPS、北斗)技術、礦山工程系統理論和核心調度模型算法等先進手段,建立鏟運實時監控、智能調度、生產指揮和應變調優的管理系統,實現對采裝設備(電鏟)、移動運輸設備(卡車)、卸料點及生產現場進行實時監控和優化管理的智能指揮調度系統。同時具備司機績效統計、油耗精細監測、生產信息自動匯總統計等功能。
系統中,結合地理GIS系統通過運動軌跡自動生產路網,并與智能配礦進行結合,根據車輛狀況、生產計劃、配礦信息,自動生產配車配鏟計劃,結合司機的入網信息自動下發調度信息,進行生產指揮。同時依據排隊、運距、故障等,動態調配車輛,從多個維度入手改變傳統調度方式,提高運輸生產效率,穩定配礦效果。

- 智能前置終端
在礦車、電鏟內完成與操作人員智能交互,便捷操作,功能齊全,為系統實現重要保障。在礦車端,通過物理防碰撞+邏輯防碰撞,實現前置機聲音提醒,保證礦車行車安全。結合自動調度模式,自動產生調度指令,從而改變調度模式,提高生產效率。
- 智能自動調運
根據選廠入選品位和可選性綜合評價P指數的要求,動態指導鏟裝、運輸,協調采場各生產環節有效配合,穩定入選品位和滿足P指數要求。 從正反兩個方向,都可以進行統籌規劃,生成配礦策略,實現綜合智能配礦。

- 生產智能分析
通過車輛傳感裝置獲取大量運行數據,對駕駛、績效、行駛行為等,系統對數據進行綜合處理智能分析。主要包括:生產績效、能耗績效、考勤績效、安全績效、駕駛行為分析、運輸效能分析等。

系統優勢
采運生產智能指揮調度系統實現了對礦山的可視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、實時化管理,建立一種新的集生產監控、智能調度、生產指揮為一體的生產管理模式,是智慧化礦山建設的重要基礎。
- 雙網絡通路保證現場通訊質量。
- 組件式功能設計,支持多種工況多種需求。
- 結合自動調度模式,自動產生調度指令,從而改變調度模式,提高生產效率。
- 通過車輛傳感裝置獲取大量運行數據,對駕駛、績效、行駛行為等進行智能分析。
- 通過物理防碰撞+邏輯防碰撞,實現聲音提醒,保證礦車行車安全。